“肥胖悖论”卷土重来: 在心血管病领域,亚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体重指数(BMI)越低死亡率越高

另一项研究似乎通过人数众多的韩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证实了‘肥胖悖论’。 该项研究报告于2013年3月26日在线发表,之后刊登在《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上。研究指出,低体重指数 (BMI) 与增加的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关系重大。

 

韩国首尔峨山病院(位于韩国首尔)医学博士Seung-Jung Park及其同事从11项临床研究(8项随机试验,3项登记试验)中收集了大量患者分层数据。 所有研究都在韩国首尔完成,共纳入23,181名亚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患。 病患按基线BMI划分,从体重过低(< 18.5; n = 339)到肥胖(≥ 30; n = 1,113)进行分组。 整体人群的平均BMI 24.9 ± 3.0

 

在平均随访的2.1年中,有2,381位病患出现主要心血管事件(10.3%),1,004位病人死亡(4.3%)。

 

主要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率会随着BMI指数降低而增加(二者对数秩均为 P < 0.001)。 随着时间推移,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在初期急速上升,之后显示为连续分离的曲线,在BMI指数最低的群组中,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死亡率分析中。

 

在调整多个变量后,BMI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之间呈反比的情况仍然存在(见表1)。

 

1 BMI评定的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率风险

BMI

主要心血管事件 HR (95% CI)

全因死亡率 HR (95% CI)

< 18.5

1.52 (1.16-1.99)

2.93 (2.63-3.27)

18.5-16.9

1.05 (0.83-1.33)

2.44 (1.95-3.05)

20.0-22.4

1.03 (0.92-1.17)

1.39 (1.24-1.56)

22.5-24.9

参考

参考

25.0-27.4

0.97 (0.87-1.07)

0.79 (0.72-0.87)

27.5-29.9

0.97 (0.85-1.11)

0.76 (0.67-0.85)

30

0.78 (0.62-0.98)

0.79 (0.61-1.04)

 

排除了7天内的事件后,敏感性分析也显示了同样的BMI指数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反比关系。 但是,BMI指数最高的病患并未如之前研究显示的具有更高的死亡率。

 

解释悖论

 

根据作者所述,早些时候支持更高BMI指数将具更高保护效应的研究,即“肥胖悖论”,无法得到有效结论,因为研究病患基数较小、治疗后随访时间较短或采用回溯性观察法。

 

他们在报告中写道,“我们的研究无法完全解释BMI指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结果之间不存在关联或存在相反关联的确切原理。 但是,针对这种现象肯定有一些可能的解释。

这些解释包括:

  • 相对于身体脂肪,高BMI指数可能反映了保留或增加的去脂体重。
  • BMI指数人群中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可能反映了更积极的二级预防措施。
  • BMI指数可能与在大血管使用较大支架直径或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脂肪素有关。

 

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新奥尔良欧奇斯能医疗中心(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Carl J. Lavie博士在与TCTMD通信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指出,此次的研究结果与早前大部分类似研究的结果一致。

 

“预后最坏的情况出现在BMI指数最低、体重不足的病人身上,那些超重和轻度肥胖的病人的预后情况要好于‘正常’BMI指数的病人。 我们利用体脂肪率说明了这一结果。 “高脂肪并患有冠心病或心脏衰竭的病人比低脂肪病人的情况更好,然而,瘦体重或非脂肪重量则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 越高越好。”

 

Dr. Lavie赞同研究作者所说的“这仅是一个‘消瘦悖论’”,这表示消瘦的心脏病人,特别是那些低BIM指数与低脂肪,或低脂肪与低瘦体重的病人,他们的情况很糟糕。”

 

但是健康水平可以从本质上改变这种关系。 健康水平高可以改变预后状况,无论是否患有慢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 但是,健康水平低的病人当中也出现了这个悖论,即越瘦的病人术后成效越差,超重或肥胖病人则正好相反。

 

Lavie博士引用了一个最近的元数据分析(Flegal KM等,《JAMA》杂志,2013年;309:71-82),分析显示超重病人与所谓的正常BMI指数病人相比,死亡率更低。 在研究中,一级肥胖病人(BMI指数为3034.9)与正常BMI指数的病人相比,死亡率低5%,即使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

 

没有借口增加体重

 

在与TCTMD的电话采访中,威尔康乃尔医学院(位于纽约州纽约市)的Robert M. Minutello博士谈到,研究以100%的亚州人群呈现结果,证实了之前的数据。 研究中对于过度肥胖病人死亡率并未增加的解释是,这类人群样本量过小,因为对像为典型的亚洲人口构成。

 </他表示,“从这点来看,我们获得的所有数据是富有创见的,虽然过去的12年让我们深思,但是这些数据并未对病患的治疗造成影响。 这项研究并没有对为何高BMI指数病人状况更佳给予新的解释。 很可惜我们还没有得到一个生理学方面的解释。”

 

得出超重会给病患带来益处这个结论似乎是符合逻辑的,但是Minutello博士仍认为数据仅显示了可能被各种混杂因素影响的关联情况。 他将这一情况与金属裸支架数据暗示的吸烟者术后再狭窄比率更低的情况加以比较。

 

Minutello博士谈到,“难道我们要建议安装支架的病人开始吸烟吗? 当然不是。 这二者的情况是相同的。 我们都清楚肥胖的病人实际上是很不键康的,并且更易于罹患冠状动脉疾病。 无论低BMI指数是慢性病的标志或者肥胖具有防护效应,从这一点上看都不甚明了。”

 

研究详情

 

病患平均年龄为62岁,其中70%为男性,30%患有糖尿病,58%呈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洗脱支架(82%)。

 

被划归为肥胖的病人整体上比低BMI指数的病人年龄小(59岁与68岁)。 高BMI指数的病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并且早前曾经历心肌梗塞并进行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低BMI指数的病人则有很高几率在早前经历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功能障碍与左主干病变。

 

 

资料来源

Park D-WKim Y-HYun S-C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体重指数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关联,《Circ Cardiovasc Interv》杂志, 2013年;早前于网络发表。

 

信息披露:

  • ParkLavieMinutello博士均报告无利益冲突。

 

相关新闻:

 

Comments